几种常见的cnc加工经验过切因素讲解:
cnc加工中遇到工件过切有很多因素,工件过切轻则补焊后再加工,重则工件直接报废,特别是大型模具加工时遇到工件过切是蕞头疼的一件事,如何解决呢,我就以自己的工作经验告诉你。
工件过切如果是手工编程的话那就是忘记把刀具半径考虑到编程中了,粗心造成的,如果是软件编程的话可能是选择的刀具对中,而不是相切,这两种编程方式都会导致工件过切。
2.工件过切还有个就是刀具选择错误,比如程序中要用直径16mm的铣刀,结果用成20mm的铣刀,电子零部件加工价钱,虽然肉眼看上去4mm相差不大,但是做出来的工件会整体变小。这就需要加工前认真检查刀具直径合理不合理,不要存侥幸心理。
3.工件过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打零位时工件坐标系输入错误,一定要记得偏移一个零位棒的半径值,刀具补偿输入错误,刀长度,刀具半径补偿都得输入正确,如果刀长输入长0.5mm那么工件就多下0.5mm,对于大工件就直接不能用了,刀具半径补偿是正还是负刀补加工之前也要考虑好,要不直接下刀的话也会导致工件过切。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过切因素,其它还有比如主轴松动,滚珠丝杠精度低都会使加工过程中出现过切,出现过切后要及时检查原因,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通常来说模具零件加工商都是采用以下方法加工:
1、洗削加工:主要是用铣刀对平面进行铣削加2、磨削加工:主要是用砂轮片对工件的表面进行磨削加工
3、刨削加工:主要是用刨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刨削加工。
4、特种加工:是直接利用电能、化学能等进行加工的方法。
5、数控加工:主要是通过数字化信息来控制机床,使被加工零件和刀具之间产生符合要求的相对运动,从面实现零件的加工。
模具零件加工工艺一般都是采用以下方法:
1、几何形状精度 轴颈的几何形状精度(圆度、圆柱度) ,一般应限制在直径公差点范围内。 对几何形状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在零件图上另行规定其允许的公差。
2、表面粗糙度 根据零件的表面工作部位的不同,可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值,例如普通 机床主轴支承轴颈的表面粗糙度为 Ra0.160.63um,配合轴颈的表面粗糙度为 Ra0.632.5um,随着机器运转速度的增大和精密程度的提高,轴类零件表面粗 糙度值要求也将越来越小
3、尺寸精度 轴颈是轴类零件的主要表面,它影响轴的回转精度及工作状态。轴颈的直 径精度根据其使用要求通常为 IT69,精密轴颈可达 IT5。4、位置精度 主要是指装配传动件的配合轴颈相对于装配轴承的支承轴颈的同轴度, 通常 是用配合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径向圆跳动来表示的;根据使用要求,规定高精度轴 为 0.0010.005mm,而一般精度轴为 0.010.03mm。 此外还有内外圆柱面的同轴度和轴向定位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要求等。
随着工业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给我们的使用,也是带来了特别大的效果,它们的出现,不仅仅加快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我们的成本,所以它是一种比较好的加工方式,它就是东莞CNC零件加工,电子零部件加工价格,那么数控CNC零件加工水平体现在什么方面?
数控CNC零件加工技术根据需要加工零件的特点,数控机床的加工范围,合理选择数控设备;编程时应根据加工零件的特点、材料、精度要求、机床和刀具的刚度,选择切削进给参数;编制程序时必须考虑刀具的起刀点位置等综合因素实施操作。
我国CNC数控机床CNC零件加工在某些方面来说有所提升,首先,中篙档装备水平迅速提升。目前,大型汽车覆盖件自动冲压线等10多类设备已达到岭先水平,完全可实现进口替代。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和柔性制造系统核心技术。高速、复合等篙档数控加工中心已完成阶段性研发,但在功能性能、可靠性方面与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其次,数控系统梯次前移。2010年以来,我国在中篙档数控系统已累计在航空航天、能源、船舶、汽车等重点领域实现了3.5万余台国产中篙档数控系统配套应用,清远电子零部件加工,实现了进口替代。多通道、多轴联动等高性能数控系统系列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电子零部件加工哪家便宜,主要技术指标已基本达到国际主流篙档数控系统的水平,实现了为多种高速、精密数控机床配套。篙档数控系统在重点企业实现小批量应用。开发的标准型数控系统实现了批量生产,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0%提高到25%。形成了数家产业化生产基地,其中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已形成年产各类数控系统10万台的生产能力,产量**世界*二。
当然,数控机床虽然加工精度高、对产品的适应性强,但是其对操作者也提出了较之一般设备更高的要求。数控机床的加工控制归根到底是由使用它的工艺人员、操作人员来控制的,其媒介就是数控加工程序。人们要利用数控机床完成高精度的CNC零件加工,就必须编制合理的数控加工程序、调整机床等基本操作。
我国数控系统已初步具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能力,并实现了数控系统批量出口,2010—2014年累计出口各类数控系统9600余套,其中五轴联动数控系统近700套。蕞后,功能部件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品种系列不断完善。国产功能部件已实现与机床主机的批量配套;工具产品已经基本具备为汽车行业提供现代切削工具的能力。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和工具与数控机床主机的应用示范和批量配套,有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推动机床产业的结构调整。